很多人发现水泥地面在施工过后会出现起砂麻面的现象,十分影响美观,但又找不出原因。水泥地面的施工对于水灰比和水泥质量都有要求,如果水灰比过大,或是砂子粒度过细都有可能出现起砂麻面现象,下面就由小编为您分析一下水泥地面起砂麻面的原因。
一、水灰比过大
水泥砂浆拌合物的水灰比过大,即砂浆稠度过大,试验证明,水泥水化作用所需的水分约为水泥重量的20~25%, 即水灰比为0.2~0.25。这样小的水灰比,施工操作是有困难的,所以实际施工时,水灰比大都大于0.25。但水灰比和水泥沙浆强度两者是成反比例的,水灰比增大,砂浆强度降低,如施工时用水量过多,将会大大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同时,施工中还将造成砂条泌水,进一步降低地面的表面强度,完工后一经走动磨损,就会起灰。
二、水泥硬化
工序安排不适当,以及底层过干或过湿等,造成地面压光时间过早或过迟。压光过早,水泥的水化作用刚刚开始,凝胶尚未全部形成,游离水分还比较多,虽经压光,表面还会出现水光,对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很不利。压光过迟,水泥已经凝结硬化,不但操作困难,无法消除面层表面的毛细孔及抹痕,而且会扰动已经硬结的表面,也将大大降低面层砂浆的强度和抗磨能力。
三、养护不当
1、养护天数不够
水泥的水化作用必须在潮湿环境下才能进行,水泥地面完成后,如果不养护或养护天数不够,在千燥环境中面层水份迅速蒸发,水泥的水化作用就会受到影响。如果地面抹好后不到24小时,就浇水养护,也会导致大面积脱皮,砂粒外露,使用后起砂。
2、强度不够
水泥地面在尚未达到足够的强度时,就上人走动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使地面遭受破坏,容易导致地面起砂。
四、冬季施工受冻
水泥地面在冬季低温施工时,若门窗未封闭或无供暖设备,就容易受冻,水泥砂浆受冻后。强度将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水在低温下结冻时,体积将增加9%,解冻后,不复收缩,因而使孔隙率增大,同时周围的一层水扼浆膜在冰冻后其粘结力也被破坏,形成松散颗粒,一经人走动,也会起砂。
五、冬季碳火化学反应
冬季施工时在新做的水泥地面房间内点碳火升温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害的,它和水泥沙浆表面层接触后,与水泥水化后生成的、尚未结晶硬化的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粘沫状的新物质一碳酸钙。这是一种十分厉害的物质,本身强度不高,还能阻碍水泥砂浆内水泥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从而显着降低地面面层的强度,常常造成地面凝结硬化后起砂。
六、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1、水泥不达标
水泥标号低,或用过期结块水泥,这种水泥活性差,影响地面面层强度和耐磨性能。
2、砂子粒度过细
砂子粒度过细,拌和时需水量大,水灰比加大,强度降低,试验证明,用同样配比做成的砂浆试块,细砂拌制的砂浆强度比粗中砂拌制的砂浆强度约低25-35%。砂子含泥量过大,也会影响水泥与砂子的粘结力,容易造成地面起砂。
以上就是对于简析水泥地面起砂麻面的原因分析,除了原材料要做好把控以外,施工过程中也要注意地面的强度和耐磨性,做好水泥地面的养护处理,才能保证地面质量。洛阳有专业的
水泥自流平地坪施工团队,从原材料把控到后期养护都有技术人员为您全程服务,保证施工质量,欢迎您留言或致电咨询。